企业信誉 常见问题 期刊大全
期刊
投稿邮箱

mlunwen@163.com

服务热线

18516839603

如何撰写SCI论文中的“结论”部分:提升发表录用率的写作指南

发表日期 2025-07-17 14:57:03    75

在科研领域,SCI论文的发表是衡量研究成果影响力与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家长期专注于为硕博研究生、临床医生以及新手科研人员提供SCI论文撰写指导服务的专业学术服务机构,我们在多年的实践与研究中深刻认识到,“结论”(Conclusions)部分在SCI论文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关键地位。它不仅是整个研究的总结与升华,更是向读者和审稿人清晰传达研究价值与意义的关键窗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论文能否在众多投稿中脱颖而出,获得发表机会。

1. 结论(Conclusions)的作用和意义

总结精华

结论部分的首要作用是对研究的核心发现进行精准提炼。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读者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仔细研读论文的每一个细节。因此,一个清晰、简洁且富有条理的结论能够让读者在短时间内迅速且清晰地了解你“开展了什么研究,得出了什么成果,具有何种价值”。例如,在一项关于新型药物研发的研究中,结论部分可以直接指出该药物针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效果、作用机制以及相较于现有药物的优势等关键信息,使读者能够快速把握研究的重点。

展示贡献

与摘要不同,结论部分不应简单重复摘要内容,而是要进一步着重强调你的研究价值与创新点所在。摘要通常是对论文整体内容的简要概括,而结论则需要更深入地挖掘研究的独特之处。比如,在研究一种新的材料合成方法时,除了说明合成出了新材料这一基本事实外,结论部分还应强调该方法在降低合成成本、提高材料性能或者简化合成步骤等方面的创新性和优势,从而突出该研究对相关领域的贡献。

连接应用

明确指出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理论意义,或者对未来研究能够起到的指导价值是结论部分的重要使命。科研成果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学术层面,更在于其能否应用于实际生活或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例如,一项关于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的研究,结论部分可以探讨该算法在医疗影像诊断、自动驾驶、金融风险预测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以及为后续相关算法研究提供的理论参考和方向指引。

提升影响力

一个逻辑清晰、语言有力的结论能够极大地增强论文的专业感与影响力。当审稿人在阅读论文时,一个高质量的结论可以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更加认可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相反,如果结论部分逻辑混乱、语言模糊,即使研究本身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也可能因为无法清晰传达而被低估。因此,精心撰写结论部分是提升论文影响力的关键环节。

2. “结论”部分的常规构成

依据SCI论文的写作规范,结论部分通常涵盖以下几个层次的内容,不过,可根据期刊的具体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1) 研究内容概述

在这一部分,需要简要阐述研究的背景、目标或者核心问题,同时突出研究的创新点。研究背景可以为读者提供研究的出发点和必要性,让他们了解该研究是在怎样的学术或现实背景下开展的。研究目标则明确了研究想要达到的具体成果,而核心问题则是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难题。突出创新点可以让读者快速认识到该研究与以往研究的区别和优势。例如,在一项关于新能源电池的研究中,可以介绍当前新能源电池在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等方面存在的瓶颈,以及本研究旨在通过开发新型电极材料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强调该新型电极材料在制备工艺或性能上的创新之处。

(2) 主要结果总结

归纳实验或者研究的关键发现,着重强调数据或者现象所具有的重要性。这一部分是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重要成果的集中展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总结,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结果,并说明这些结果对研究目标的实现和研究问题的解决所起到的作用。例如,在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可以总结药物在不同剂量下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关键数据,并分析这些数据与预期结果的符合程度以及对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意义。

(3) 核心结论

基于研究结果提炼出科学或者技术层面的结论,以此回答研究问题。核心结论是整个研究的精髓所在,它应该是基于前面总结的主要结果,经过深入分析和推理得出的具有普遍性和指导性的结论。例如,在上述新能源电池研究中,核心结论可以是“新型电极材料能够显著提高新能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为解决当前新能源电池的瓶颈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案”。

(4) 适用范围

明确指出结论的适用场景或者存在的局限性,避免出现过度泛化的情况。任何研究都有其特定的条件和范围,结论也不例外。明确适用范围可以让读者正确理解和应用研究结果,避免因误解而导致的不当使用。例如,在一种新型农业种植技术的研究中,结论可能适用于特定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作物品种,对于其他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调整。同时,也要指出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如样本数量有限、研究时间较短等,以便后续研究进行改进和完善。

(5) 研究意义

阐述研究对于学术领域、行业应用或者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研究意义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考虑。在学术领域,研究可能为相关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证据或视角,推动学科的发展;在行业应用方面,研究结果可能为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或开发新产品提供指导;在社会层面,研究可能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提高社会福利。例如,一项关于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其学术意义在于丰富了环境科学领域的理论知识,行业意义在于为环保企业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理方案,社会意义在于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

(6) 未来展望

提出后续的研究方向或者应用前景,不过这一部分需要根据期刊的要求来决定是否包含。未来展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示,引导后续研究的开展。它可以是基于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的改进方向,也可以是对研究结果进一步拓展应用的设想。例如,在上述新能源电池研究中,未来展望可以包括进一步优化新型电极材料的性能、探索其在其他类型电池中的应用可能性等。

注意:并非所有的结论都需要涵盖上述全部内容。通常情况下,(1)-(3)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们构成了结论的基础框架,确保读者能够了解研究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果。而(4)-(6)则可以根据研究的类型以及期刊指南进行灵活调整。例如,对于一些应用性较强的研究,可能更注重适用范围和研究意义的阐述;而对于一些前沿性的基础研究,未来展望部分则可能更为重要。

3. 如何撰写“结论”部分

以下是撰写结论部分的实用步骤,结合了写作的精髓,能够确保结论逻辑清晰、语言精准:

步骤1:明确写作目标

确定结论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研究的创新点体现在哪里?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对哪些人或者哪些领域具有价值?这些问题是撰写结论的核心导向,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才能确保结论内容紧扣研究主题,突出研究价值。例如,在一项关于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中,创新点可能是开发了一种新的算法模型,解决了传统模型在诊断准确性和效率方面的问题,对医疗行业的医生和患者具有重要价值。
同时,查阅目标期刊的作者指南,确认是否需要包含展望或者建议部分。不同期刊对结论部分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有些期刊可能更注重对研究结果的总结和评价,而有些期刊则希望作者能够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或建议。因此,仔细阅读作者指南是确保结论符合期刊要求的重要步骤。

步骤2:梳理研究内容与结果

回顾引言中的研究目标,从正文中提取关键结果。引言部分通常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和方向,而正文则是围绕这些目标展开的具体研究和实验。通过回顾引言,可以确保结论部分与研究的整体框架保持一致。同时,从正文中提取关键结果时,要注意筛选出那些对研究目标实现和研究问题解决具有重要影响的数据和发现。
避免直接复制正文中的句子,需要运用总结性的语言进行改写,并且将时态从过去时(例如“we conducted”)改为现在时(例如“this study demonstrates”)。总结性的语言可以使结论更加简洁明了,突出重点。而将时态改为现在时则可以增强结论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使读者感觉研究结果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步骤3:分层组织内容

按照(1)-(6)的框架,逐层进行撰写,每一层控制在1 - 2句话,保持简洁明了。分层撰写可以使结论结构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每一层控制在1 - 2句话,可以避免内容过于冗长和复杂,突出重点信息。
使用逻辑连接词(例如“therefore”“moreover”)来增强段落的连贯性。逻辑连接词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各层次之间的内容过渡自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在阐述主要结果和核心结论之间可以使用“therefore”来表示因果关系,说明主要结果是得出核心结论的依据。
确保结论与引言和讨论部分相互呼应,形成一个闭环的逻辑结构。引言部分提出了研究的问题和目标,讨论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释,而结论部分则是对整个研究的总结和归纳。三者之间应该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例如,结论部分回答了引言中提出的研究问题,与讨论部分中对研究结果的分析相一致。

步骤4:语言精炼,避免常见误区

  • 斩钉截铁:避免使用“可能”“大概”“也许”等模糊的词语,采用肯定的语气(例如“this study confirms”)。模糊的词语会给读者留下不确定的印象,降低结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而肯定的语气则可以增强结论的权威性和确定性,使读者更加相信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 避免重复:结论并非正文小结的简单堆砌,需要进行高度概括。正文部分可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而结论部分则需要提取其中的关键信息,进行简洁明了的总结。避免重复可以使结论更加精炼,突出重点。

  • 禁止自我评价:避免使用“本研究属国际首创”“填补空白”等主观性较强的语句。自我评价容易给人一种自吹自擂的感觉,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应该通过研究结果和实际影响来体现,而不是通过主观的自我评价。

  • 数据支撑:在必要时引用关键数据,但要避免过多地涉及细节。数据是研究结果的重要支撑,引用关键数据可以增强结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但是,过多的细节会使结论变得繁琐,分散读者的注意力。因此,只需要引用那些对结论具有关键支持作用的数据即可。

  • 逻辑严密:确保结论不超出结果所支持的范围。结论应该是基于研究结果合理推导得出的,不能随意夸大或缩小研究结果的意义。如果结论超出了结果所支持的范围,就会显得缺乏依据,不可信。

步骤5:反复修改与校对

检查结论是否简洁(通常为200 - 300字,不过要根据期刊的要求而定)。简洁是结论部分的重要要求之一,过长的结论会使读者感到厌烦,难以抓住重点。因此,在撰写完结论后,要对内容进行反复精简,去除那些不必要的词语和句子,确保结论简洁明了。
邀请同行或者导师进行审阅,确保语言具有学术性、表达清晰准确。同行和导师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学术知识,他们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对结论进行评价和指导,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他们的审阅也可以确保结论的语言符合学术规范,表达清晰准确。
使用语法检查工具(例如Grammarly)对语言进行优化。语法检查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拼写错误、语法错误和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问题,提高结论的语言质量。但是,语法检查工具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工审阅,它只能发现一些表面的语言问题,对于一些深层次的逻辑问题和表达问题还需要我们自己进行仔细检查和修改。

4. “结论”部分写作模板

以下是一个通用的结论写作模板,适用于大多数SCI论文,不过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和期刊要求进行调整:

In this study, we [简述研究内容,例如“developed a novel X method to address 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总结主要结果,例如“X achieved a Z% improvement in Y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methods”]. Therefore, [提出核心结论,例如“this method offers a robust solution for Y”]. These findings are applicable to [说明适用范围,例如“applications in A and B”]. This work contributes to [阐述研究意义,例如“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C and enabling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D”]. Future studies could [展望未来方向,例如“explore the scalability of X or its performance under E conditions”].

示例应用: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 rhodamine - based mechanochromic elastomer to investigate stress - responsive fluorescenc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elastomer achieves stress - triggered three - primary - color fluorescence emission with a quantum yield of 90% and rapid reversibility. Therefore, this material serves as an efficient mechanochromic platform. These findings are applicable to strain sensors and interactive displays. This work contributes to advancing biomimetic mechanochromic materials and enabling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flexible electronics. Future studies could explore optimizing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broader industrial use.

总结

结论部分堪称SCI论文的点睛之笔,会直接影响审稿人对研究价值的判断。通过采用清晰的分层结构、精准的语言表达以及逻辑严密的总结,您能够显著提升论文的质量和发表概率。在撰写时,务必仔细通读目标期刊的作者指南,模仿优秀论文的结论风格,并反复进行修改,以确保结论简洁有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您的SCI论文在众多投稿中脱颖而出,获得审稿人的认可和期刊的发表机会,为科研成果的传播和学术交流做出贡献。